棗子巷中醫藥文化特色街區是成都國醫康養文化第一街,也是成都市委、市政府天府錦城“八街九坊十景”城市更新重點項目。棗子巷以中醫中藥、健康養生為產業支撐,采用全新的科技文旅+運營模式,將產業資源有機再利用,盡可能地保留了原有的歷史文化遺產,通過修繕改建重新演繹新的中醫藥文化內涵,賦予了老空間新的功能,將文旅融合思維應用于城市更新,為城市空間創造出文旅消費新場景。
棗子巷的更新以中醫藥文旅特色街區為要求,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,以中醫文化為載體,以民國風的建筑為布局,引入南京同仁堂等10余家中醫藥文化品牌入駐,打造成了一條“醫、養、游”的情景式體驗特色街區。經過全面的升級改造之后,棗子巷華麗蛻變,成為集老成都生活方式與中醫藥文化體驗于一體,兼具復古文藝、國潮時尚、網紅熱點IP打卡功能的新式街區。

一、深挖文化本底,打造文化特色街區
“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,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。”
為打造中醫藥文化特色街區,棗子巷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,挖掘本底文化(金牛區天回鎮的成都老官山漢墓里發現失傳了的扁鵲醫簡、帶有“心”“肺”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等中醫藥文物資源),對街巷進行中醫藥文化打造,塑造中醫文化體驗段、中醫藥主題墻,引導街巷內中醫藥商鋪、產業發展。同時將四川省四大名中醫蕭龍友、冉雪峰、李斯熾、蒲輔周的醫理和著作書刻于中醫藥主題墻上,配刻常見草本藥材,起到科普和深化中醫文化主題作用。

二、場景營造,強化人文景觀表達
棗子巷圍繞“民國風貌”和“中醫藥”屬性兩大要點,著眼于“沉浸式場景的打造”。通過“美立面”“增景面”,打造出特色的“孩童打棗”“杏林春暖”3D浮雕、竹簡《百草綱目》、民國風獨特建筑等藝術場景。
新場景的設計,強化了街區人文場景的一體化,推動街區人文由單調向特色鮮明轉變。新消費場景和生活場景讓人只要踏進棗子巷,撲面而來就是滿滿的民國風和隨眼可見的“中醫藥元素”。構建起“可閱讀、可感知、可欣賞、可參與、可消費”的街道文化標識與景觀體系,實現了“一街一世界、一區一人文”。

三、數字科技賦予街區持續成長的生命力
棗子巷的內在生命力來源于中醫藥文化本底與其自身的造血能力,數字體驗的持續更新、科研機構的研發、文創藝術的孵化是棗?巷永續發展的重要載體與核?價值。
依托中醫藥大學健康養生的文化本底,棗子巷保留部分特色民國建筑作為文化傳承,與中醫產業結合,創新打造集中醫推廣、健康養生、文博體驗、展覽演藝、特色餐飲、休閑娛樂等于一體的醫養游情景式體驗街區,更植入蜀醫、蜀藥、演繹、裝置等藝術元素,讓街區煥發出別樣的“健康養生范”。
街區內,成都中醫大、成都中醫大附屬醫院、國醫館、治未病中心均坐落在地,形成產業聚集優勢。

四、“?帶三組團”構建中醫藥全產業?態
棗子巷以“一軸”(棗子巷街區)、“三心”(中醫推廣、健康養生、文旅體驗)為戰略定位,構建醫養游創購于一體的產業體系,深挖沿街載體資源,打造文化旅游新載體。
一期呈現棗子巷,二期逐步對中醫大校園及附院進行更新利用,對財貿職高進行調遷轉型,并逐步開放中醫藥大學內部道路——中醫藥大學文化廊,改變棗子巷“一字型”單一游線。通過步行漫游南北向延伸,形成舒適宜人的城市步行系統,以此提升街區活力,促進商業、文化、商務等多種要素資源融合發展,促進街區功能優化。
除了街區整體環境民國復古,棗子巷中醫藥文化街區最吸引人的地方還是其豐富的業態。整體業態布局以三大功能+體驗展示組團,讓游客沉浸式體驗中醫文化,感受健康養生生活。

當下,城市更新“大拆大建”被叫停,城市迫切需要找到能提升現有存量的新趨勢、新方法,塑造整體競爭力。文旅融合擁有強大動能,可發揮融合經濟的作用,為城市更新轉型升級提供巨大推動力,通過文化、產業、科技等多元素的結合,讓城市發展煥發新的生命力。
| 素材來源:城市更新論壇CURF、看四川、成都棗子巷
| 免責聲明: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,部分文字/圖片來自互聯網,無法核實真實出處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。從該網站轉載本文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平臺無關!
| 素材來源:網絡
| 免責聲明:我們尊重版權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。從本網站轉載至其他平臺所引發一切糾紛與本網站無關!